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穿到古代当名士 - 144|第 144 章

144|第 144 章[第2页/共4页]

周王伏在他膝下,哽咽着应道:“儿臣明白父皇苦心,毫不敢孤负父皇希冀。只是今后儿臣不能在膝下尽孝,望父皇多保重身材。”

既有杨侍郎在陕西领导,又何必必然要让桓凌做领导呢?父皇岂不知他弹劾了马家,致令他外祖父与母舅、表兄都流向云南,他现在见着这位舅兄……心中总不免想起外祖与母舅、表兄们被放逐出京之事。

他这些小动机无人晓得,但有一句话说得极准――周王出京,他就是朝中独一的皇子,也是朝中权势最薄弱的皇子。比拟之下,魏王母家虽有位历任三朝的阁老,却已病逝,朝中弟后辈子又都是文人,起起落落,比不得他们这些勋戚百结百年,权势深厚。

那天朝上因有宋三元力证桓家明净,马氏弹劾不成,竟派人去福建寻他的错处。那去了福建的人搜不到桓凌贪赃枉法的证据,竟把他到汀州府就任时未曾先去汀州,而是在武平救灾一事当作罪行留下;还以自家所行之事诬人,给他编造个在福建举试中作弊,才令宋时得体味元的故事。

德妃在宫中为儿子抱委曲,齐王自家却仍迟疑满志:“母妃不必多想, 皇兄现在已出京, 三弟年纪还小,朝中便只要我一个皇子。我做成的功业多了,父皇与众臣看在眼里, 天然比远在边关的兄长强。”

“岂止你有私心,马严也有私心,并未曾经心为了你。”新泰帝将桌上一叠文书推到周王面前,淡淡道:“当初桓凌弹劾兵部,尚未触及真正的罪行,他便已不顾你与桓氏的婚事,寻人到福建汇集桓凌错处,又拉拢御史在大朝上弹刻桓氏祖孙,有些是你亲眼所见,有些是厥后三法司查抄马府,搜得文书才知……”

新泰天子指着桓凌说:“当日桓卿曾出京历巡边关,可为你做个领导。你到边关是为稳定边军,不成冒险,不成贪功求胜,万事镇之以静,求得边关稳定便可。”

天子天然看得出他的心机,叮咛桓凌下去,把儿子叫上来教诲:“我皇家是君,马家与桓家皆是臣,臣子之间不免有权势、短长之争,而为君之人该如何决定?”

他对着元娘有一腔少年密意垂怜压过其他,但面对这位舅兄时实在有些难堪。但是除他以外,那两人都是面色如常,仿佛之前的弹劾都未曾产生过。

这是周王自幼受的教诲,不必圣上多加点拨,心中自明,低叹一声:“儿臣也有私心……”

不但是请立德妃为后,更多的倒是以容妃出身清流,才德可式天下,请容妃为后的。

新泰帝点点头,又叮咛爱子:“朕已命人在汉中安排了王府,你们先安设下来再缓缓而行。现在兵部右侍郎杨荣正巡抚陕西,到那边他自会驱逐我儿,你多听二卿之言,不成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