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重生农家:种种田,撩撩汉 - 第791章 希望学堂

第791章 希望学堂[第1页/共2页]

几人一起畅聊,回到李家村时,已是申时。

这天一大早,村民们便从家里拿来米、面、肉、菜,在书院的大厨房里热火朝天的繁忙开来。

三月中旬,李家村塾堂的建盖已经靠近序幕,**婉的复书也到了。

老族长、里正和李寿专门去了一趟县城,把李秀才一家请了过来。

课堂里的桌椅板凳也都安插齐备了,桌子是方形的,一人一桌,还带了抽屉,便利装东西。椅子也是带靠背的,如许小朋友坐着会舒畅一些。

图书室也安插好了,三大排的木制书架,按文学、诗歌、汗青、地理、农业、纪行、话本分为七大类,数百本书按着编号整整齐齐的摆设在书架上。

陇洲吴记的大蜜斯,脱手风雅得很,直接让人送了两车玻璃过来。

看着倒是似模似样的,倘若**婉在这里,必定又要说,有村落但愿小学那味儿了。

但愿,是夸姣的欲望和抱负,是永久不会消逝的信心和期盼。

李秀才本年三十五岁,老婆潘氏比他还大三岁,本年三十八了。伉俪俩前头生了三个孩子都没能站的住,现在膝下只要一个儿子,叫做李柄年,本年六岁,长得虎头虎脑的,非常敬爱。

**月还按着当代课堂的模样,砌了讲台,讲台火线挂着一块木制黑板。

大门上的牌匾是老族长题的字,但愿书院四个字,笔迹苍劲有力,挥洒自如。

眼看着顿时就要开席了,世人便直接去了书院。

老族长也对儒雅又谦谦有礼的李秀才非常赏识,一番酬酢过后,相谈甚欢。

书院建成,这是李家村顶顶首要的大事儿,村民们早就筹议好了,要摆个流水席好好热烈一下。

这些书籍将是书院最贵重的财产。

刘氏比来忙着闺女的婚事,没工夫掺杂,只能让人到镇上刘家的卤肉铺买了一百斤卤肉返来,也算出一份力了。

三月二十三,但愿书院完工。

也不能再要李寿家出钱了,大师伙凑分子,有钱的出钱,有力的着力。

这些书籍,大多是**月此次从府城买返来的,破钞了近千两银子,但她一点都不心疼,因为值得。

送货上门不说,还不收分文。她在信里直言,本身也要给李家村但愿小学做进献。

一家三口固然日子过得贫寒,但伉俪恩爱,孩子懂事,倒也其乐融融。

房舍一溜的青砖大瓦房,配上亮堂堂的玻璃窗,窗明几净,敞亮又气度。

忽而心念一动,书院的名字便有了,但愿书院。

院子也打整的差未几了,左边的院子里铺了青石板砖,角落里还建了个凉亭,四周移栽了几棵果树和各色花草,右边的空位上则搭了几架秋千、单杆和跷跷板,地上铺了些稀少的鹅卵石,裂缝里一抹抹嫩绿色的小草已经冒出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