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重回80当大佬 - 第614章 创新者的窘境

第614章 创新者的窘境[第1页/共4页]

现在一看中方职员都不辩驳,心态就又好了一些。

真是窝囊啊,就没点主意吗?

但是厥后呢?呈现了大型机,小型机,办事器,小我机。现在的天下,有上千万台的小我电脑存量,电脑已经便宜到3000美圆,王安电脑的纯措置笔墨的机型还不消3000美圆,敷裕国度已经用电脑开端案牍办公了――以是王安电脑才崛起了。

嗯,至因而插手了甚么座谈会,能够含混畴昔。

连委里的那名行政职员都听出来了,主动诘问:“但是呢?”

大伙儿非常规矩地花了15分钟听王列说技术细节,说完以后,刚才发问的行政职员扫视了一圈全场,仿佛在扣问大师有没有甚么观点,特别目光在顾骜那儿逗留了一下。

而其他统统听众,一下子都激起了兴趣。

比及地球上有1亿台小我电脑的时候,‘商务精英办公’还会是小我电脑的首要利用处景么?10亿台的时候呢?以是,为了‘将来数年内,商务精英办公稳定性、兼容流利性’而捐躯其他拓展能够性的封闭设想,真的能适应将来社会么?”

至于顾骜有没有对《创新者的窘境》倒背如流这个题目,没甚么好担忧的――你连《创新者的窘境》都不晓得,后代如何能够进得了阿狸巴巴?就算你招聘的是码农你都进不去呀。

毕竟人家是实打实市场经济真刀真枪拼杀出来的经历,你行你上啊!哔哔个啥?

王列被父亲鼓励,也就洋洋洒洒提及技术细节来。他此人没甚么开辟性,但根基功还是很踏实的,备好了功课来有的放矢,实在忽悠得人一愣一愣,觉得“虎父无犬子”呢。

在此以后,您能够因为再也没跟硬盘行业有交集,以是没如何体贴。不过我倒是复盘过这段汗青。当天下上只要大型机的时候,那些为大型机供应22英寸硬盘的企业,他们遍及活到60年代末就死了,98%都死了,只要2%转型活到了14英寸期间,为小型机供应硬盘……”

顾骜的详细说话,就不全数赘述一遍了,免得水字,归正他就是把22寸、14寸、8寸、5.25英寸……每一代企业因为被其现有目标客户的需求所绑架,而最后灭亡的血淋淋故事,复述了一遍。

因为正面答复铁口直断下预言,是没用的。

“我是做半导体的,只为电脑集成商供应最好的芯片,这些不是很体味。”张仲谋率先置身事外。

刚才他本人说的那些,是说给行政职员听的。他让儿子说的那些,就是说给技术职员听的了。

我们明天会商的,可不是侃侃而谈的定性题目,是定量阐发。我没说IBM的形式将来永久不可,但我说的是5年内必定不可,10年内不好说――你凭甚么有那么大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