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超品奇才 - 第一百二十三章 好消息不断

第一百二十三章 好消息不断[第1页/共3页]

当然,冯宇不会让这类事儿产生的,用不了五年,他就要绝对控股这家机器公司,到时候机器公司该如何做,全数由他说了算。

冯宇跟基兄说,没有设备,技术也要。他不要军事技术,民用的就行。只要包管属于国际先进技术,冯宇都会给一个令基兄对劲的代价。

这点冯宇很对劲,越早研发胜利,就能越早的占据市场,看来过几天需求请付光正来一趟,谈谈出口合作的事情了。

而机器公司也有了好动静,他们第一批下线的新型拖沓机也发卖一空,并且迎来了大量的订单。机能比东方红还要好,代价却比东方红要便宜,傻子都晓得买哪个。

海内底子没有技术能够出产这类超高功率的电炉,能够说哪家厂子有了这个,哪家厂子在产业方面就能迈进一大步,并在天下抢先。

这类大型高温钢炉,固然是好几年前的技术,但全新的在海内的报价也要一千多万卢布,二手的如何也不止三成的代价。

冯宇奉告基兄,再联络就找那些穷的快揭不开锅的专家,冯宇就不信了,用钱还打不动他们那脆弱的时令!

而犁具、播种机等的订单更是雪片一样飞来,市场占有率正在敏捷增加,导致林省的机器厂已经处于半歇工状况,因为产品没人买啊。

电机厂付了一成的定金,条约签完,冯宇告诉基兄那边筹办发货,呼应的专家起码派来三人,薪水还是跟前次一样,不会亏了他们。当然,专家如果有多的,有多少,冯宇要多少!

几百万的东西,他跟厂长结合就能弄出来,但几千万卢布的大型先进设备,太难弄了,特别这类电炉还能用于出产兵工产品,基里连科偷卖的话风险太大,他说要再等等。

海内也有,但温度达不到这么高,也就使得很多特种钢材没法冶炼。

前次本来基兄就联络了十多人,不过大部分都处于张望态度。有了这三位的例子,他们也忍不住了。

不过这些人都有一个要求,那就是一旦苏联有需求,他们要当即返国,人为结算到他们分开的那一天。

更让冯宇没想到的是,冯宇提出,税也要电机厂承担部分,未几,三十万卢布。哪晓得李世友直接说,税这块他来想体例,走兵工订单,把税免掉。

李世友二话没说就要了,二手的如何了,能用就行。有了这个,他们好多设法就能实现了,质料上每年起码能省上千万RMB,两年就省返来了。

既能持续做他们善于的事儿,还能有钱赚,让他们轻松养家,比他们在苏联拿着一半的人为苦熬要强多了。

实在冯宇想说的是,这个哪怕代价高一些,只要你肯卖,趁便搭赠一些技术,我包管就要了。

超越三个亿的发卖额,几千万的利润,冯宇却并不对劲。小马拉大车,机器厂只重视面前的好处,却并没有想着对技术停止深切研发,包管抢先上风。如许不出五年,机器厂又会被打回本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