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游戏竞技 - 策行三国 - 第1917章 放狗

第1917章 放狗[第1页/共4页]

孙策不是史学专业,但他对此深恶痛绝。汗青的意义一是记录,二是鉴戒。如果从一开端的史料就是假的,天然谈不上记录,更没甚么鉴戒可言。他但愿读书人能面对实际,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做学问,从史料开端就尽能够的剔除那些较着是捏造的记录。

王粲梳理史料,孙策肯定编著目标,新莽史的编著就此拉开序幕。新莽固然只要十五年,但题目却很多,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写成的。孙策决定两条腿走路,一是按正式的断代史编著体例,以蔡邕为主,王粲、谢承等报酬辅,渐渐来,踏实下工夫;一是解面前的燃眉之急,由路粹针对祢衡的文章写攻讦文章。

说实话,孙策已经把谢家忘了。谢家向来不是他的目标。得知谢家的境遇,他也有些惊奇。他随即做出安排,让谢煚到大将军府报到,帮手杨修做事。至于谢宪英的婚事,他也有一个不错的安排,袁耀年纪不小了,和谢宪英倒是合适。他和袁权一说,袁权担忧孙权,孙策嗤的一声嘲笑。

史乘说王粲长得丢脸,孙策却感觉没那么严峻,他最多只能算是边幅平淡。汉人重色彩,是标准的颜控,非论男女,有一副好皮郛非常首要。王粲本来还算过得去,站在一群帅哥中间就显得丑了。他本身也很在乎这一点,反应常常过激,性子不免有些暴躁。

“文蔚,在襄阳住得可好?前次仓猝,忘了问你,你是哪一个年分开邺城的?”

“你不消担忧他,他早被胡女迷晕了头,那里还记得谢宪英。你给你姑父、姑父送个信,安排伯阳和谢宪英见一面,如果他们谈得来,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仲谋如果有定见,让他来找我。当初是他要娶,等人家同意了,他又忏悔,现在迟误人家这么久,另有理了?”

但是在《汉书》里,此次黄河改道被成心偶然的淡化了,黄河改道的启事也不料外的归咎于王莽的倒行逆施,上天降罪。

最后,他点了一句祢衡。祢衡凭借孔融,以狂士成名。他与孔融相互赞成,称孔融为孔子,孔融则称为他颜回,对比圣贤,的确是无耻之尤。如许的人竟然另有脸写文章攻讦王莽,的确是掩耳盗铃,贼喊抓贼,底子不值得一辩。

访问王粲、谢承等人的时候,他侧重提出了这一点,并以李儒所著的《己巳之乱亲历记》为例,但愿他们写出来的史乘经得住磨练。当然,后代人写宿世史不成能亲历,更需求有周到的逻辑和谨慎的态度,有一分证传闻一分话,该存疑的存疑,能够置而非论,却不能随便阐扬。

不得不说,路粹真是条好狗,咬起人来又狠又准。他没有理睬祢衡,而是直指祢衡背后的孔融。他说孔融身为贤人以后,当初与党人来往密切——儿时登李膺龙门,厥后党锢事发,张俭投门望止,孔融曾收留张俭——就是一个标准的党人,而他厥后的宦路过历一样是党人的榜样,为司徒掾时,受命举核贪浊,他偏袒党人,只举寺人后辈,却对党人后辈视而不见。厥后任北海相,作威作福,生杀予夺,尽在其一念之间,更无半分朝廷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