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游戏竞技 - 策行三国 - 第1379章 敢做不敢认

第1379章 敢做不敢认[第1页/共3页]

这就是他们大多偏执的本源之一。很多人或许熟谙到了儒家实际与实际的偏离,但他们最多只是明哲保身,做个隐士,或者阳奉阴违,做一个伪君子,却没人敢质疑儒家世家观的精确性。

黄琬面色连变,忍不住嘲笑道:“早就传闻孙将军好戏言,公然名不虚传。”

黄琬眼角颤了颤。“现在另有辨别吗?”

黄琬神采红一阵白一阵,他抬起手,按着心口,喘了两口粗气。“如果我说的是肺腑之言呢?”

“如何,敢做不敢认?”孙策幽幽地调侃道。“本来黄公的刚正不阿只是对别人,对本身却宽大得很。”

黄琬眯起了眼睛,眉梢不受节制的颤抖着。

“黄公应当看过李儒的文章吧?”

但是在他看来,这个期间的读书人不管有多大的才,都不成制止地遭到儒家学说的影响,他们的天下观就是从接管儒学教诲开端的,然后才有机遇打仗实际,他们对待天下的标准就是儒家的,凡是与儒家学说分歧的都是错的,都是需求改革的。

“哦?”黄琬拖长了声音,不置可否,神情间却有些不屑。

黄琬行政经历丰富,在处所做过太守、刺史、州牧,在朝廷做过三公九卿,他对这类冲突体味最深。面对孙策,他又不能强辞夺理,不然被孙策抓住把柄更丢脸。身为俘虏,他也不成能之前辈的身份压人。孙策反问了一句,他就晓得这个话题没法持续,只能沉默以对。

“黄公好书法。”孙策很天然地赞了一声:“你是支撑御史大夫,还是支撑贤能文学?以你的身份,应当是贤能文学吧?不与民争利,藏富于民,对吧?”

如此一来,儒家天生就有自相冲突的属性,言行乖离,没法自圆其说,被究竟打脸也就不料外了。儒家的大部分题目都来自于此,德教、礼教之争出于此,今古文之争也出于此。除了那些死读书的大儒――他们内心只要纸面上的轨制,没有实际天下,反而没有冲突――但凡是有实际施政经历的人都晓得,真要完整按贤人说的做事,十有八九是行不通的。

没有一个政治实际是完美的,苛求儒家并不能处理任何题目。用辨证的目光来看,跟着出产力生长,出产干系也必定要跟着窜改,不然就会成为停滞出产力生长的要素。但是儒家有一点很致命:复古,甚么都是畴昔最好,甚么都是贤人说得有理,就算是变法也要托古改制。

孙策顿了顿,又道:“江夏黄家也是大族,你大父官至太尉,你又官至太尉,弟子故吏无数,少不得有人会保护你们,留下一两个先人。不过他们不会再以江夏黄氏先人自居,应当会改个姓甚么的。黄能改成甚么呢,斩头去尾,姓由,要不姓田也行?”说着,他忍不住笑出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