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武侠仙侠 - 碧血剑(下卷)(新修版) - 第57章 袁崇焕评传(16)

第57章 袁崇焕评传(16)[第1页/共6页]

梁廷栋给这番话吓怕了,因而和温体仁商讨设法减轻处刑,改成袁崇焕凌迟,七十几岁的母亲、弟弟、老婆,几岁的小女儿放逐三千里。母家、妻家的人就不缠累了。野史上说袁崇焕无子孙,袁氏家谱记录说袁有三个儿子。“肤公雅奏图”绘袁乘船北上,有妇女二人、儿童一人相送,或为其妻妾及子。有说袁妻在袁身后投江他杀,袁钰有吊袁督师诗十六首,此中云:“弱弟问每天已醉,寡妻赴水水无声。”[4]

袁崇焕身后,旧部祖大寿、何可纲率军驻守锦州、宁远、大凌河要塞,清军始终不能越雷池一步。崇祯四年八月,皇太极以倾国之师,在大凌河将祖大寿紧紧包抄,十月间祖大寿不支投降。副将何可纲不降,被杀。祖大寿骗皇太极说可为满清去取锦州,但一到锦州,当即就守城,而后皇太极派大将几次打击都打不下来。皇太极两次御驾亲征,攻锦州、攻宁远,都无功而退。直到崇祯十四年三月,清兵雄师再围锦州,整整围攻一年,到第二年三月,先击溃了洪承畴十四万雄师,祖大寿粮尽援绝,又再投降。祖大寿到顺治十三年才死,始终未曾为满清打过一仗,大抵是学了《三国演义》中“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主旨,满清也没有封他甚么官。比之满桂、赵率教、何可纲、孙祖寿等人阵亡捐躯,祖大寿有所不如,但比之其他的降清大将却又远胜了。

在现在颓废不振的期间中,竟然还能见到十七代守墓三百七十二年的忠义人物,委实令大家心奋发,对佘家不由得大起敬佩之心。比来北京中心电视台停止“打动中国”二○○二年度人物评比,我特别推举佘幼芝佳耦,表扬中国社会中正视是非与公理的品德力量,并在天下性的播送中作了鼓吹。传闻看了这话剧的观众中,有人说这类行动是“愚忠”。香港竟然有如许心态之人,不能赏识高贵的风致,反说是“愚忠”如此,这类人的心机状况处于甚么水准,也便可想而知。这类人必然说我这篇笔墨无聊,那很好,如果他们赞美,我反而感觉尴尬了。大抵这类人会以为谢尚政“识事件”,是“明智”。这类人决不赏识武侠小说,因为他们的脾气“回绝侠义”,只采取“对我有甚么好处?”文革培养了大量这类人才,而这类人才之浩繁也使文革成为能够。这类人一定是文革培养出来的,那么是殖民地教诲形成的。

[9]《明清史料》丙编,辽将自称“在此建功何用”,故“北去胡”而投降满清,此中有人致书旅顺明将:“南朝主昏臣奸,谗谄忠良。”

吴三桂是祖大寿的外甥。吴的父亲吴襄曾做宁远总兵,和祖大寿是关辽军中同袍,都是袁崇焕的部下。当明清之际,汉人的统兵大将十之七八是关辽一系的军队。吴三桂、孔有德、耿仲明、尚可喜、左良玉、曹文诏、曹变蛟、黄得功、刘泽清等都是。这些人有的投降满清,有的为明朝战死,都是极有将才之人,麾下都是悍卒健士。袁崇焕如果不死而率领这一批精兵虎将,军事局面当然完整分歧了。吴三桂如是袁崇焕的部将,最多不过是“捧首痛哭为红颜”罢了,底子没有机遇让他“冲冠一怒”、为了陈圆圆而引清兵入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