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武侠仙侠 - 碧血剑(下卷)(新修版) - 第52章 袁崇焕评传(11)

第52章 袁崇焕评传(11)[第1页/共6页]

[7]崇祯五年,宣府巡抚沈棨和清军立约互不侵犯,崇祯便把兵部尚书熊明遇撤职查办,沈棨下狱。而后他更下旨给守边的官员,任何人不得与满清有片纸只字的交通。

必须假定缔结和约只是临时停战,两边随时能够粉碎战役而重启战端。目前一向打下去对我方比较无益?还是停战一段期间再打比较无益?

[2]《烈皇小识》:“时天威震迅,忧形于色。大小臣工皆战惧不能仰对,而延儒由此荷圣眷矣。”

皇太极一向千方百计的在乞降,不但本身不断的写信给明朝鸿沟上的官员,又托朝鲜居间调停,要蒙古王公上书明朝提出奉劝。每一个战役的根基目标,都是“以战乞降”。[4]他清楚的熟谙到,满清决不是中国的敌手,中国政治只要稍上轨道,满清就非亡国灭种不成。满族的经济力量很亏弱,不产棉花,不会纺织,衣料不能自给,首要的支出是靠掳掠。[5]皇太极写给崇祯的信,实在谦虚到了顶点。[6]

皮岛在鸭绿江口之东,与朝鲜本土只一水之隔,水面间隔只不过相称于过一条长江罢了,北岸便是朝鲜的宣川、铁山。[3]当时朝鲜的义州、安州、铁山一带,因为邻近中国,从辽东逃出来的汉人灾黎和败兵纷繁涌到,喧宾夺主,汉人占了住民非常之七,朝鲜人只非常之三。皮岛横约八十里,逃到岛上的汉报酬数很多。毛文龙作为按照地后,再招纳汉人,阵容渐盛。明朝特别为他设立一个军区,叫作东江镇,升毛文龙为总兵。

但是崇祯的傲慢高傲比他哥哥天启更短长很多,对满清始终对峙“不承认政策”,不承认它有独立自主的资格,决不与它打任何交道。[7]天启是昏庸胡涂,崇祯倒是昏庸傲狠。

袁崇焕和皇太极一番谈判,使得皇太极主动撤除了帝号,本来是交际上的严峻胜利。但崇祯却以为是和“叛徒”擅自媾和,有辱国体,心中极不对劲,当时对袁崇焕倚赖很重,哑忍不发,厥后却终究成为杀他的首要罪行。

[6]《天聪实录稿》,六年六月,清太宗致崇祯天子信:“满洲国汗谨奏大明国天子:小国起兵,原非自不满足,企图大位,而起此念也。只因边官作践太过,小国愤恨,又不得上达……今欲将愤恨备悉上闻,又恐觉得小国不解旧怨,因此生疑,以是不敢详陈也。小国下情,皇上若欲垂听,差一好人来,俾小国尽为申奏。若谓业已媾和,何必又提愤恨,惟任天子之命罢了。夫小国之人,和好胜利时,得些财物,打猎放鹰,便是欢愉处。谨奏。”最后这两句话甚是朴素动听。

仇敌提出战役建议,是不是能够接管,不能一概而论。我觉得该当按照如许的原则来加以考虑:仇敌的和议是不是一种诡计手腕,目标在全部灭亡我们?还是仇敌因经济、政治、军事、或社会的启事此确有战役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