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都市娱乐 - 鼻尖上的宝藏 - 第223章 宝藏聚集地

第223章 宝藏聚集地[第1页/共3页]

1924年秋,他在都城某家书店的旧纸堆中偶尔发明一轴古画。因年代长远,画面污迹斑斑。但模糊可见所画的是一松一枫,树下有老者,手提竹篮,笔墨高深,应是名家之作,但画上未署名款。

“下个目标,张少帅遗宝,定远斋!”

一九六二年八月,张大千回宝岛停止小我书画展,展览结束以后,经心绘一幅巴西山川图托人转赠与张少帅纪念。就在他筹办分开在机场候机时,忽接对方托人送来一画轴。竟是他在三十年前欲购而未得的华喦山川图,不由感系万端,呼为知己。

这批书画今后踏上颠沛流浪之路,从都城醇王府至津港张园、静园,再随溥仪到东三省,成为伪满洲国的藏品,并跟着1945年伪满洲国的毁灭而又一次遭遇灾害。

店东并不熟谙他,见客人对此画抚玩细心,且有采办志愿,即开出高价。张少帅并不与之还价,决然重金购下。后请一名着名的观赏家鉴定,发明竟然是南宋名画家李唐的真迹,可谓国宝。

自此以后他对书画保藏兴趣一发而不成清算,把帅府内的书画藏处名曰定远斋,表示本身有志向高远之意,从而开端猖獗保藏古玩书画。

剩下的另有赵孟頫、吴镇、王蒙、文徵明、沈周、唐寅、仇英、“四王吴恽”、石涛、八大隐士等佳构力作。厥后保藏于奉天博物馆中的藏品,在战役即将胜利之前,又被日伪职员掳掠一空,很多藏品不知所踪。

岛国投降后,溥仪再次出逃,当他筹办逃往苏联时,在飞机场就被苏联人抓住,截获他照顾的珍宝。苏联人觉得箱子里装的是龙袍,当箱子翻开时,统统在场的人都目瞪口呆。

近代史上最为惨痛的国宝流失,就产生在末代天子溥仪退位期间。他以犒赏其弟溥杰为名,将1200余件历代书画珍品盗运出宫。

厥后他正筹办整肃内宫,盘点库房,查禁盗窃。可打算还未实施,藏有无数珍宝的建福宫就俄然起火。大火燃烧一夜,建福宫院内的亭台馆阁全都化为灰烬,无数珍宝秘笈也都灰飞烟灭。

闻一鸣不由感慨,东三省真是好处所,不但是定远斋,另有另一个首要人物曾经放逐那边,那就是末代天子,溥仪。

闻一鸣清算好打算,此次目标是东三省,张少帅故乡,少帅的当代书画保藏开端于上世纪的20年代初期,在东北主事军政之余,曾常常到京津地区书画店和古玩铺来寻古。

箱子里满满都是代价连城的珍宝,那些是溥仪留下最后的两个箱底,每件精挑细选,佳构中的佳构。无耻的他为寻求政治出亡,能留在苏联,因而把这些珍宝作为开路前锋,用来奉迎苏联军官。

上世纪30年代,张大千在琉璃厂偶尔见到清朝名画家华嵒的山川真迹,心醉不已。可当时标价四百大洋,因囊中羞怯,就与店东筹议,留此画三日,切勿售于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