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都市娱乐 - 百工匠心 - 第246章 博古奇闻

第246章 博古奇闻[第2页/共2页]

老古玩行人说:绣货铺的人会做买卖,也会编瞎话。他们卖货,给卖主看东西时是聚精会神地谛视着主顾的神态和语气,猜想着甚么货品、甚么款式、甚么图案能逢迎这位主顾的心机。

当年孙会元是闻名陶瓷鉴定家、国度文物鉴定委员会常委,人们佩服他鉴定陶瓷的眼力。可谁晓得他在青年期间鉴定度日计,对刺绣、刻丝有所研讨。七十年代中期海关验关时,发明一件绣花幔帐,要求出口。有人说:“这是件新东西,能够出去。”

大古玩商岳彬则有皇室王府保藏之古绣大件,如幔帐、画屏等,古玩铺的刺绣比古绣庄要赛过一筹,佳构多。古玩行白叟都有辨别古绣的经历,这些经历是从他们运营“活计”和别的刺绣艺术品中堆集下来的。

做绣货买卖的古绣庄,不设柜台,有平静幽雅的客房,整齐美妙的货架,摆设着各色百般、丰富多彩、光辉夺目的绣货。主顾到来,热忱接待,奉烟献茶,殷勤服侍。

何绍基晓得这件事,去找博古斋经理祝锡之说:“你这北京人照顾山东人陈介祺;我这湖南人崇拜浙江人徐文长。”祝锡之说如再见到徐文长的书画,必然请先生过目。这是道光乙巳年,即道光二十五年艺苑中产生的妙闻轶事。

然后顺藤摸瓜似地再向主顾耐烦讲解这件绣货的称呼、用处、来源、并申明是甚么朝代的、那位名流利用过的等等。

从中交叉着说些妙闻轶事吸引主顾,再请主顾肆意遴选。有的主顾是茶也喝了,烟也抽了,挑了半天一件没买,他们仍然笑容相陪,请主顾下次再来遴选。

一名古刺绣鉴定家来了,一看便说孙教员的眼力好,这是件宫绣,是康熙天子时的幔帐。”孙会元笑了,可他没说他在年青时学过辨别古刺绣。

对于这类妙闻,鲁善工也没少听爷爷说过,比如琉璃厂大名鼎鼎的博古斋,当年就因为徐渭一幅手卷传的沸沸扬扬。

下次再来了,仍然热忱接待,不厌其烦地揣摸主顾的心机,投其所好,毕竟能做上他的买卖。老翰林袁励准同琉璃厂雅文斋古玩铺经理萧书农谈天时说,他女儿到鸿兴德古绣庄去遴选刺绣衣料,挑来挑去,人家也不烦,尽量使她对劲。她去了三趟,每次都热忱接待,最后心对劲足选到称心快意的刺绣衣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