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百感小集 - (230)抚远之行

(230)抚远之行[第1页/共5页]

列车缓缓地开动了,垂垂地阔别了抚远县城,奔向了我的故里。

我在抚弘远街里走,却没有看到大众汽车的站点,支属说,此地没有汽车站点,都是“招手停”,随时随地地上车,随时随地地下车,凭你的志愿,都是五元车费。

司仪也问了新娘近似的题目。

在一片雷鸣般的掌声中,新郎和新娘入场。

抚远站的正前面是一条不太宽的马路,通向县城内。

天暖的时候,也就是蒲月到十月份,俄罗斯人来此贸易。当然,这里的人也去俄罗斯那边贸易。

站在马路口朝前望去,是一条弯曲折曲的路,并且还凹凸不平。

戴祥把当年农垦的记念章戴在胸前,我感觉老爷子很逗,但是一想,他旧地重游,当年的峥嵘光阴里的风风雨雨他岂能健忘,岂能不珍惜回味?何况他是把轮船、汽车引进抚远的第一人?

街道两边的楼房,一座挨着一座,上面都有俄罗斯笔墨,有些楼房,有俄罗斯的风味。

她唱完以后,是三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跳舞。

但是,这小小的始发站,车票是相本地难买到。

在酒桌上,这位墨客朗读了本身为新人创作的一首诗:“王原娇雅酷殷实,共创芳华浪漫诗。彩凤长空双比翼,相濡以沫永情痴。”他还为戴祥作了一首藏头诗“戴祥高寿”,可惜我一句也没记得。

上面的节目是:看主席台右边的电视大屏幕。

接着,司仪说:“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新郎新娘闪亮退场!”

九点五十七分,列车定时达到了抚远县城。

大典没有正式开端之前,新娘的老友唱《好运来》庆祝,她的嗓音高亢、宏亮,唱的很有歌韵。

礼品只要一个,给谁呢?

这个礼品落到谁手?

在酒菜桌上,遇见了抚远的一名墨客,他是新娘的舅老爷,他已经六十七岁了,他叫王书东。

三个女孩跳完舞以后,是由司仪主持,发放500元的奖券。

抚远县的火车站,是新修建的,坐落在离县城很远的郊野,孤零零的一所大屋子,呈浅灰色,正中心上面有“抚远站”三个鲜红的大字。房顶上有一个半圆形的外型。

这景象,真是令人奋发,令人冲动!

我坐在前面,我转头看看,很多人都手掐动手机,就连我身边的新郎的娘舅也跃跃欲试,成果,还是让右边的一个女人夺去了!

马路的摆布两边都是白桦林,密密匝匝的,高高的,倒是细细的树。

新郎的母亲(父亲归天),她穿戴时髦,红绒衣,白项链,黑裤子,褐色高筒靴,她挥动着双手,向全场请安,精美恼人。

这时候,朔风吹得很紧,也是方才下过雪,温度很低,寒气逼人。

至于抚远始建于何年何月,我没有去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