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爱谁谁 - 第33章 契合

第33章 契合[第1页/共4页]

外族大汉眼巴巴地看过来,惹得关素衣轻笑,“因为他的学说不应时宜,可修身齐家,却难治国平天下。弟子请学稼,子曰焉用稼,因而久而久之,儒生多以读书为荣,劳作为耻;遇见临阵脱逃的兵士,传闻对方要回家尽孝,奉养父母,他不但不究查刑责,反倒大加赞美,倘若鼓吹出去,只会令逃窜的兵士越来越多,终致边关无人抵抗外悔。不劳作,焉有饭吃?不御敌,焉有命活?如许的官员哪个天子敢用,也不怕三五年畴昔将邦国治成一片赤地,而满街都是之乎者也的儒生,临到对敌、劳作,呼啦啦一下全跑光,美其名曰回家尽孝,这叫上头如何说?”

“为何?”

所幸楼下锣鼓齐鸣,激辩期近,这才打断世人群情。徐广志与敌手齐齐走上铺着红毯的高台,提起羊毫,各书一词――法治、仁治。

秦凌云和李氏以手遮脸,不敢看陛下的蠢样,恐怕归去后被杀人灭口。

“治,便是治国。法家主张酷刑峻法,儒家主张仁爱通达,一紧一松,一严一宽,而松紧宽严孰优孰劣,谁又能带领邦国走向昌隆,这便是法家与儒家争锋的核心。乱世当用重典,乱世当行仁政,而魏国乱世刚过,乱世未鸣,在峻法与宽仁之间更需脉准标尺。然,法度的宽严轻重,只是当政者需考虑的题目,浅显人无权决计,更难以企及。但百姓百姓受够了战乱之苦,天然更偏向于安宁平和的糊口,因而对仁政的巴望和贤明圣主的拥戴便空前高涨。撇开口舌之利,单从实际角度与民气所向来看,该当是徐广志大获全胜。”

圣元帝心脏狂跳起来,锋利的目光恨不能把黑纱灼穿一个大洞,将女子此时现在的神采尽收眼底。她竟三言两语就戳破了他所思所想、所谋所图、所作所为。外儒内法,一字不差。这恰是他苦苦思考了无数个日夜方总结出的治国之道,却被她说得那样透辟,活泼,光鲜。

“你猜谁会赢?”秦凌云取出一粒佛珠,又指了指本身身边的椅子,摆出“宽和”的作态,“忽纳尔,在内行走不必拘泥,且坐着吧。”

圣元帝一样错愕,竟不知该作何反应。叶婕妤再如何放纵家人,名义上毕竟是他的嫔妃,目下却被比作狗,哪怕镇北侯夫人背景显赫,也得担一个歪曲皇室的罪名。但是他却气不起来,想了又想,便也低声笑了。

台下,徐广志公然一来就占有上风,旁听者亦连连点头表示认同。关素衣盯着那人趾高气昂的脸,调侃道,“儒家治国便似小儿炊戏,看着像模像样,却毕竟难成气候。”

“夫人如果不嫌忽纳尔粗暴,可否与我共饮三杯?”为她聪明绝顶的脑筋,锋利如刀的口舌,洞若观火的眼眸,和那奇妙的,与本身合二为一的思惟,便足以令圣元帝赏识、赞叹、心悦,继而共醉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