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游戏竞技 - 1640四海扬帆 - 第26章 与崇明的明军会师

第26章 与崇明的明军会师[第1页/共4页]

守序留下出征的陆水兵在崇明休整,乘坐黄埔号加列战舰到了崇明县城,他要去见一名素未会面的老朋友。

刘泽清如果投降,属于力尽而降,他与刘良佐等人有辨别。南京都丢了,刘泽清能持续抵当,在明军中,这已经比较可贵了。打不过是才气题目,打不打倒是态度题目。

“……我们都是海上跑的,船就是我们饭碗。季明先生,或许你应当把部分船队分离到更安然的处所。”

崇明显军番号里没有高进忠。

沈廷扬刚畴火线返来,守序便先问起淮东的环境。

沈廷扬沉默半饷,把他所知的军情一一奉告守序。

守序站在岛北的海堤上,举目四望,一片绿油油的棉田,长势很喜人。松江棉布甲于天下,崇明群众莳植棉花,能从发财的棉织业中享用丰富的收益。但是,站在1645年,这却不是一个能用于答复的基地。即便在承闰年间,崇明每年也需求外购十万石摆布的粮食,才气补上本岛粮食莳植的缺口。

……

就在多铎进南京前一天,蒲月十四日,刘泽清派兵度过淮河攻打宿迁。建州守将赵进功以数百弱卒搏命抵挡,明军强攻四五天没打下来。准塔的主力声援过来,明军只得撤退。

沈廷扬与田仰和张鹏翼交好,南撤时船只相隔不远,在沈家的谙练海员帮忙下,张鹏翼等人得以从风暴中幸存,最后保住了近万官兵和家眷。明军恰是在沈廷扬的建议之下,暂驻崇明以作喘气。

守序点点头,几十万建州人丁搬进北京,进一步减轻了粮食危急。本来明朝对南边的经济压迫非常严峻,北京所需漕粮400万石,此中仅姑苏、松江二府就供应了93万石。建虏刚进关,没有获得江南漕粮,就只能压迫北方州郡,此中山东尤甚。

体味战局只是守序的目标之一,他见沈廷扬是为了更首要的事。

崇明岛的生长过程是一幕江浙群众与大海和长江斗争,适应岛屿形状窜改的汗青。到现在,全部崇明岛有耕地14000顷,人丁25000户,十六万人。为了抵抗寒潮北风,崇明县群众在岛屿的北方,构筑了一条长达50里的海堤。海堤挡住了倒灌的海水,让昔日的盐碱地变成沃壤。

“我们撤退时搬空了淮安的粮库,船上的存粮充足官兵食用数月,东平伯的座船也一样。”

沈廷扬回想着当时的景象,“我们出海后就碰到了风暴……“

暹罗米价普通是一石米二钱白银,中国很多地区现在的粮价是南洋的数十倍。高粮价必然会有很多灾黎,现在是南风期,季风分歧适,而守序的船期很严峻,没法耐久抽调船队北上。守序暗想,或许过两个月比及季风换季期,值得去一趟淮河口,以获得部分北方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