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1627崛起南海 - 第3334章

第3334章[第2页/共3页]

“如有城内亲朋的切当住址信息,也可向我们申请代为传信,让城里的亲朋到长干桥接人。不过我们人手有限,每天能申请的名额,只能节制在几十人。”

马车没走多远,前面通向寺庙的门路便已经被灾黎的窝棚遮断,陶弘方也只能下车步行了。

随行的民政官叫樊成超,年纪大抵比陶弘方长个几岁,就跟在他身边低声先容这里的环境。

大抵是因为如许的典故,雨花台四周梵刹浩繁,西天寺、能仁寺、大报恩寺等,都是本地闻名遐迩的寺庙。

值得一提的是,这长干桥两端竟然都建有范围颇大的街垒。陶弘方从车窗看了一下,这里起码驻扎了一个连的军队,可见石迪文父子对城外这些灾黎并不放心。

樊成超持续先容道:“我们把施粥的施助点设在这里的几座寺庙里,每天要向这些施助点投放一千多斤粮食。”

陶弘方问过以火线才得知,本来这些基层官员大多在城外构造施助事情,一时半会也告诉不到,能来开会的几人都是留守衙门的。而这类排班是每日轮换,也就是说陶弘方想一次性把人聚齐,恐怕还得先提早几天安排才行。

陶弘方问道:“那如果来南京投奔亲朋的如何措置?”

陶弘方从车窗望出去,见很多灾黎就站在官道边,目光板滞地望着这支穿行于营地间的步队。

但令他有些惊奇的是,管委会的职员体例上明显有十几名民政官员,但接到告诉仓促赶来的参会的,却独一两三人罢了。

陶弘方听出此中关头,诘问道:“城外的灾黎很多吗?需求动用这么人手去构造施助?”

陶弘方道:“一千多斤粮食,四五万灾黎,这够吃吗?”

这雨花台本是南都城南一处丘陵,传闻南朝梁武帝期间,高僧云光法师在这里说法,打动彼苍,落花如雨,因此得名雨花台。

“大人,目前从四周州县涌来南京的灾黎,十之七八都暂住在这里。但因为我们人手有限,也没法每日盘点,以是只能预算灾黎目前的大抵数量,约莫有四五万人。”

樊成超应道:“如此之多的灾黎堆积在城外,我们也不敢开放城南的几处城门了,只能先将人全数拦在城外。”

陶弘方如果去了,不免会招来公众围观。而他从杭州带来的几名亲随固然都是技艺不错的保护,但如果到了四周八方都是人的庞大环境中,恐怕也不免有所疏漏,这类时候当然还是出动军队保持次序最为可靠。

很明显这些灾黎晓得海汉军的存在并不会威胁到他们的安然,反倒是会让这里得以保持根基的次序。

樊成超道:“大人,实在粮食我们是不足,但也不成滥放,一是防着有人从中贪墨,二来也不能让这些灾黎吃得太饱,不然轻易肇事。另有,如果无穷制放粮的动静传出去,只会让这里的灾黎越聚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