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1627崛起南海 - 第3323章

第3323章[第2页/共3页]

另一方面大明对金属冶炼和加工的程度远不如海汉,如果铜铁矿大量流入海汉手中,只怕转一圈返来就会变成海汉军的兵器,那就划一因而在变相资敌了。

这并不是安然与否的题目,陈一鑫的设法很明白,如果本身入宫去见崇祯,那大明方面就会将此称之为“觐见”,白白给对方涨了威风。

两边商定的会晤地点,就在朝阳门外不远的日坛。

而官方对于如许长年处于战时状况的糊口早已不堪忍耐,一旦赶上灾荒年欠收,大量避祸的流民为求生存,就很轻易会被裹挟成乱军,穿州过府,四周劫夺。

大的方向敲定以后,以后的实施计划都能够渐渐再作筹议,当务之急还是尽快签订寝兵和谈,闭幕这场战役。

大明对于俘虏的大量农夫军也非常头疼,这些人都是隐患,全放了能够会变成放虎归山,要关起来吧,大明还没这么多大牢,并且还得拿粮持续养着他们。

而一旦这类人丁活动和财帛直接联络起来,哪怕只是用来赔偿战役赔款,但也免不了会有人将其视为生财之道,自会有百般手腕从中获得好处。

工部尚书以为,与海汉合作的同时,也能够借机偷师,学习海汉的先进技术。两边合作开矿的地区仅限于少数州府,能给大明形成的费究竟在不会太大。

大明这些年固然一向在尽力安定内哄,但其所辖的湖广、山陕地区的农夫军反叛倒是屡禁不断,每隔一段时候就会闹一波大的。

但如果将战役赔款的付出体例改作质料、资产、劳动力,那对海汉的意义明显要远超白银,而这也恰是海汉要求战役赔款的实在目标。

陈一鑫耐烦等着崇祯缓缓走到方台上,这才自我先容道:“初度见面,我是陈一鑫!”

但让崇祯出城来签和谈,那性子就不一样了,本身作为海汉军统帅访问败北的敌国天子,这就是标准的城下之盟,是要载入史册传播后代的汗青事件。

最首要的一点是,海汉早就料定大明对如许的前提不会过于冲突,特别是用人丁赔偿战役赔款,达成和谈的能够性必定远弘远于向其索求金银。

此光阴坛外已经有两国军队层层布控,周到扼守,崇祯在日坛西侧的棂星门下车后,由王承恩搀扶着,渐渐向里边走去。

日坛是嘉靖帝主持修建的祭奠场合,这个圆形祭坛的全部坛面铺有一层红色琉璃以意味太阳,祭坛四周还建有一圈矮墙,中间由白石砌成一层方台,就是天子祭奠时朗读祭文所站的处所了。

如果能将这些隐患放逐到某地,不需再派人把守,也不消再花赋税关押,说不定还能让其变成扎进敌手身上的一根刺,这对大明来讲绝对算是一个抱负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