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1627崛起南海 - 第2658章

第2658章[第1页/共3页]

朱子安的感受是对的,但又不全对。海汉但愿操纵他的特别身份给朝鲜人施加影响,但朝鲜已经离开大明近二十年,他即便贵为皇室后辈,所能产生的影响也不太能够马上就在两边的交际活动中产生反应。

作为海汉官方的鼓吹喉舌,《海汉时报》天然责无旁贷,早在十余年前便在这里购地建房,设立了发行机构。不过在本地出版的报纸内容与海汉本土有所辨别,更多侧重于报导朝鲜本国的各种动静,以是报纸改掉了“海汉”二字,以《半岛时报》为刊名。

《半岛时报》并非贩子小报,其办刊主旨本就是作为海汉的鼓吹手腕,以是其针对的读者群体也就并非普罗大众。会费钱订阅这份报纸的朝鲜人,大多非富即贵,对这些人来讲,只要偶尔能在报上看到一条有代价的动静,收益就会远超订报所花的钱了。

常振国在金州待了两年,由刘尚带着熟谙事情,两人名为上下级,实为师徒干系。厥后朝鲜的半岛时报前任总编调回海内,刘尚便安排常振国到汉城接任。

此人就是被大明派到海汉当卧底,成果误打误撞走上宦途的刘尚。他先是在山东和辽东两地卖力鼓吹及民政事件,厥后海汉在朝鲜建立大同江基地,又被军方借调畴昔,在朝鲜待了一段时候。现在鼓吹部在北方大区的各项事情,包含人事任命,根基上都是由刘尚在卖力,权限可谓极大。

固然常振国才气平平,之前的经历也没甚么亮点,但刘尚的影响力极大,就硬生生把他托上了这个位置。

刘尚起家以后倒是没忘了当初的带路人,固然没如何再回到三亚,但多年来一向和常德高保持着联络。厥后得知常德高在为儿子常振国考虑生长远景,便极力劝他将儿子送到外洋事情几年,以避开三亚合作狠恶的环境。

即便是那些对峙要以大明为尊的老学究,常常案头上也少不了几本海汉出版的经史子集。至于在近十来年景长起来的新一代读书人,根基上都是读着海汉供应的册本长大的,脑筋里也满是海汉成心灌输的各种认识。

汉城崇礼门外是本地文明机构最为集合的地区,这里不但有成均馆、奎章阁、经筵厅、弘文馆、艺文馆等官方机构,更有来自海汉的多家书坊、印坊和报馆在此设立了运营机构。对于朝鲜文人来讲,汉城边上这块面积不过千亩的地区,便是本国的文明中间了。

刘尚无疑是归化籍官员走外洋生长线路的胜利典范,以是他以本身经历为例,倒也颇具压服力。并且刘尚在北方有效人权限,要赐与一些照顾也很便利。

常振国实在没有甚么特别出众的本领,做事只能算中规中矩。如果要论专业才气,那三亚大抵能挑出二三十个年纪相称却比他更短长的笔杆子。当然了,这些合作者也都有一个不及他的短板,就是出身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