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1627崛起南海 - 第2498章

第2498章[第2页/共3页]

保卫沈阳城的明军此时已经收到崇祯的圣旨,开城迎入了海汉军。批示此次战役的颜楚杰,便将火线批示部设在了城中。

海汉最新型帆船铁甲舰让崇祯很快就明白了为何大明海军会毫无还手之力。这类战舰的吨位足足是大明海军最大型福船的八倍之多,不管火力输出还是海上航速,都远非福船所能及,打起来只能是一边倒的局面。

满清摄政王多尔衮前几年已颠季世了,现在在朝的顺治才年方十六,他六岁即位时,满清就已与海汉寝兵了。而他对海汉的认知,便是“海汉军凶悍非常,不成力敌”之类的观点,也很难生出将海汉视作首要敌手的动机。

看到老敌手不利天然是一件高兴的事,但大明没了,海汉得以腾脱手来尽力对于满清,这可就笑不出来了。

顺治终究挑选了后者。

半个月以后,受降典礼在满清曾经的都城沈阳停止。崇祯没有在战后立即分开返京,而是挑选留下来旁观这一幕。

但满清朝堂上也有一些喜好钻牛角尖的狠人,以是两军终究还是在沈阳以北三百里的平原长停止了正面对决。

固然崇祯是认栽了,但两国间要完成权力的交代,却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办完的事情。

这些地区本地广人稀,贫乏根本设施,要集结雄师队作战,不管是交通还是补给,都将会成为大题目。像海汉军如许极度依靠前期的作战体例,就并分歧适这类特别环境。

在降书上签下名字后,年青的顺治如释重负,而目睹这汗青性一幕的崇祯却如有所失。

值得一提的是此时的清军军队中也已有大量的火枪火炮列装,但在面对兵器设备更加先进的海汉军时仍然毫无还手之力。

大明和满清打了几十年,两边的统治者倒是第一次会晤。但讽刺的是两边都是亡国之君,在这里独一的胜利者是海汉,他们都只是烘托罢了。

满清此时固然弱势,退到了沈阳以北,但地盘却并不小,根基完整领受了原奴儿干都司的辖区,向北直到库页岛北部。从辽东半岛到其边境北端,几近跟三亚到金州的间隔差未几了。

即便海汉军在气力方面完整占优,但要想完整剿除满清权势,实在也不太实际。以是海汉制定的目标并非是要屠尽女真一族,而是要让满清完整臣服,成为海汉的藩属国之一。

但海汉军的行动并未就此停止,正如陶东来所说的那样,大明既平,那满清也就没有存鄙人去的需求了。

仗才打了几个月,大明竟然就降了,这可比战前动员时执委会所说的做好三到五年苦战筹办要快多了。大明天子已经诏告天下,不得再对海汉采纳敌对行动,估计很快就会正式退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