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1627崛起南海 - 第2400章

第2400章[第2页/共5页]

但不管如何,张普成等人的身份还是起到了主动的感化,他们的公开现身,让灾黎群体以为大明已经与海汉就相干的救济办法达成了和谈,这此中也包含了将灾黎送到外洋停止安设的内容。

很多百姓平生中所能打仗到的最大的官大抵也就只是知县了,以是对他们来讲,知县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代表了国度和皇权的存在,知县所说的话,就是意味着统治者的意志。而福山县的这位张知县要求他们接管海汉的救济安排,这遵循浅显人的了解就是代表了官府的态度,作为无依无靠的灾黎,当下除了顺从官府的号令,莫非还能有别的挑选吗?

“在这个时节,能有一片居住之地,存活下来的概率就会成倍增加。固然我们能供应的前提很有限,但也总要好过让这些灾黎变成流民。”刘尚一边带着张普成检察这处灾黎营,一边对他讲解这里的环境。

固然演说内容与先前大同小异,但因为作了一些更具针对性的调剂,张普成在这里所获得的结果竟然也相称不错。一部分因为故里被毁而无牵无挂的灾黎,当下就表示情愿服从安排前去外洋的安设地。

当然除了食宿以外,另有极其首要却很轻易被忽视的一点,那就是安然题目。

福山县这些事情如果传到朝堂之上,登州高低多数还得接受朝廷的惩罚,因为他们既没能实施有效的救济办法节制住灾黎流向海汉节制的福山县,又不能禁止海汉将灾黎大量运往外洋。朝廷能够捏着鼻子认了这个闷亏,但毕竟要有人承担任务,登州府必定难辞其咎。

当然最首要的是,张普成宣称海汉的移民救济办法已经获得了大明的承认,他们不会因为分开大明而背负任何罪名,并且此后在合适的时候仍可返回山东。

张普成一时候有些恍忽,本身目前的职位和权力到底是谁赐与的,效力的工具到底是海汉还是大明,这还真是让人利诱的题目。

张普成实在很少会有这类公开对公众颁发演说的时候,哪怕是在海汉人来福山县之前,他也没有深切乡直打仗百姓的风俗。不过此时看到这些灾黎脸上畏敬的神情,张普成俄然间又找回了身为一县父母官的那种权威感。

“有处所官员出来为我们背书,构造移民的过程就会轻松很多。只可惜我们没法请到更高一级的官员出面,不然结果应当还能更好!”两天后陈一鑫在听取了刘尚的汇报后,对福山县当下的情势作出了点评。

不过幸亏海汉倒是未雨绸缪地为能够产生的粮食危急做了筹办,比来两年在北方这几处节制区大面积推行莳植土豆和番薯,这些莳植技术简朴且产量可观的农作物很快就处理了本地的粮食缺口题目,此时还能用来救济福山县的灾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