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1627崛起南海 - 第1625章 田独工业区

第1625章 田独工业区[第2页/共5页]

费策贤这番话就纯粹是在打太极了,白克思固然是个技术官僚,但好歹也在执委会待了这么多年,天然一下子就听出来对方的言不由衷了。不过他也不想跟费策贤争辩到底哪种轨制更好,究竟上费策贤有一点说得很精确,海汉利用职业教诲体系来提拔人才培训官员,的确是与国度的近况有很大的干系,毕竟海汉国起步阶段人丁基数小,有文明的读书人也相对较少,海汉要想从布衣中提拔培训合格的文武官员,走科举的门路明显是来不及了,也只能先利用非常规的教诲培训手腕来获得合适的职员。

不过当时大明利用的重炮几近都是向葡萄牙人购入,特别是产自澳门卜加劳铸炮厂的重型火炮,更是大明最喜采购的工具。光是之前的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内阁次辅徐光启一人,就通过各种渠道和名义,前前后后从卜加劳铸炮厂购买了八十多门火炮,崇祯天子还给安设在都城城门上的澳门产大炮赐名为“神威大将军”。

从胜利堡车站到田独站,实际花在路途上的时候不到半个小时,而对于一向在绞尽脑汁与白克思完成对话的费策贤来讲,这段路程更是一晃眼就畴昔了。

费策贤接着说道:“若说本地的充足程度,本官觉得堪比江浙大城,且文教昌隆,倒是较江浙大城少了一股子铜臭味道。这约莫也与官府倡导向学有关,传闻贵国提拔人才不消科举轨制,另有一套职业培训体系,或许这也是贵国官员大多轻理学、重实干的启事。”

当然了,这个时空的实际与本来的汗青轨迹已经因为海汉人的呈现而有所偏差。自1629年起,卜加劳铸炮厂便因海汉提出的安然要求而停产了,取而代之的是葡萄牙向海汉采办火炮来满足澳门本地的防备所需。至于厥后大明通过布羽士向澳门当局采办的火炮,十之七八也是海汉所产的机能阉割版,只是当时海汉羽翼未丰,为了袒护气力,才假托葡萄牙的名义来与大明做军器买卖。而葡萄牙人只需过手就能赚一笔佣金,对此天然也不会主动张扬。

费策贤实在早就已经把堆放在靠墙处的那些半产品看在眼里了,乃至连数都点过一遍了,一共十三门,从形状个头预算,大抵都是在两千到两千五百斤的重炮。这类滑膛加农炮在大明被称作“红夷大炮”,暮年在东北防地上摆设了很多,也曾立下过很多军功。

白克思笑道:“那我们就先去看看制造枪炮的处所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