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1627崛起南海 - 第1590章 儋州风情

第1590章 儋州风情[第2页/共5页]

老高对于这个话题没有太多的避讳,非常利落地答复道:“很简朴的事理,这周遭几十里满是大大小小的莳植园,莳植园就两样东西多,一是没有合法身份的仆从多,二是钱多。最轻易出治安题目的就是这些本国仆从,派出所的体例也很直接,那里出的事就罚那里的钱,并且是重罚!谁如果管不好自家的人,那就罚到停业为止!”

但荀鹏程的见地要比老高多很多,他能看到这类计划的好处,当然也能发觉到如许的措置体例也会存在很多弊端。起首这让莳植园有了公道的借口去具有必然范围的私家武装,而这些私家武装本身也会成为必然的治安题目。其次这类联防自治的体例给了莳植园运营者太大的权力,乃至能够自行决定敌部下的仆从生杀予夺,这明显既分歧适人道,也分歧适海汉官方倡导的法治精力。一旦落空节制,那很能够便会逐步在官方构成了草菅性命的民风。

荀鹏程看得眼热,便开口问道:“老高,这边的渔业是不是也跟莳植园差未几,都是越做越往大了生长?”

想来想去,荀鹏程很懊丧地发明本身跟官面上的大人物并无甚么私家来往,最后大抵得亲身脱手写牌匾才行。而这要放在书院城这片处所来作对比,就只会显得毫无牌面了。别说比甚么师资力量、讲授前提、失业资本,光是门面就输了一大截,谁会来这类没根底的书院读书?

说城当然有些夸大,但以集合在此地办学的书院范围而言,的确是海汉治下第一,在这里学习学习的学子最多时竟然多达逾万人,比三亚那边的初级书院连同军校加起来的学员还多几倍。儋州书院号称处所特性之一,这书院城便是最好的提现了。

老高见荀鹏程对峙己见,也就没有再勉强他,只是不免要念叨几句,说荀鹏程不懂情面油滑如此。荀鹏程听了也是哭笑不得,也懒得再跟老高解释本身的设法。他乃至不问可知,有这么多的莳植园扶养着,这派出所油水的丰富程度估计足以让别处的同业羡慕不已了,这类处所收的钱绝对洁净不了,不被查就没事,一查必定出题目。

老高点点头应道:“是这个事理,不过这边的捕鱼船队没莳植园那么多,也就十几支罢了。范围小的船队根基上都被兼并了,现在能留下来的起码都是有二三十条船以上的范围。”

如果说荀鹏程在昌化港看到的范围庞大的运煤船队可谓壮观,那么儋州湾白马井船埠的气象便可用繁华来描述了。如果单以收支船埠的船只数量来看,这处所比起胜利港也无庸多让。当然了,这里并没有胜利港那么多的商船、货船与客船,数量最多的还是渔船。北部湾丰富的渔业资本让儋州的捕鱼业保持着极好的收益,这里捕捞上来的一些特产鱼类乃至会冰封起来,用快船送去三亚,作为供应给穿越者们享用的特别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