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1627崛起南海 - 第1573章 大买卖

第1573章 大买卖[第2页/共5页]

当然了,即便是新式兵器,比拟起这两国武装现有的设备仍然具有必然的上风。东印度公司的武装职员设备火枪的比例要稍大一些,但也远远没有达到全员列装的程度,多是从欧洲运来的旧货,质量整齐不齐。而巴达维亚本地所能制造的枪支,可不会具有海汉这些制式兵器的机能,乃至连弹丸都不能做到完整通用。

最为这个成果感到欢畅的当然不是罗洪,而是主持此事的海汉执委会了。海汉兵工遵循过往军器贸易的成交价所定出的底价,本身就有比较丰富的利润包管,而这两家在合作压力之下相互抬价,又将代价进步了四成之多,的确就是暴利了。趁着罗洪这个时候还要签订一系列的确认手续文件,执委会这几只老狐狸也抓紧时候交换各自的观点。

海汉当然不成能将本身的大客户全挑动起来开战,比如安南与大明这类重量级客户,如果两边开战,海汉卖军器所能获得的收益底子不能弥补由战役所带来的丧失。像荷兰与马打蓝这类特别的对峙干系所带来的军器需求,真的是可遇而不成求,海汉在这件事情上的操纵体例也很难简朴地复制到别的处所。

此次的安排在大要上看来是为了让荷兰和马打蓝两国在划一的前提之下竞购军器设备,胜者才气获得采办资格,但海汉可底子就没筹算只卖给此中一方,以是才会将军购内容拆分红两个大项六个小项来别离竞价,目标就是制止此中一方一次性出价就把持了统统的军器订单。而规定下次竞购的时候起码是在一年以后,并且没有详细的时候安排,也是要给竞价两边施加压力,让他们在出价过程中不至太保守,毕竟谁也不晓得这波卖完另有没有下次再买的机遇。

实在这个成果也在苏克易的预感当中,比拟东印度公司的武装,马打蓝军对于长途杀伤兵器的渴求天然要激烈很多,四千支火枪足以让马打蓝武装出一支专门的火枪兵军队,大大晋升其陆军的战役才气。苏克易必必要将有限的预算用到刀刃上,而枪械项目并非他想争夺的首要目标,能把代价抬上去让马打蓝人多花一笔冤枉钱,已经是苏克易最大程度的尽力了。

“第一轮报价,马打蓝国胜出。接下出处荷兰东印度公司停止第二轮报价。”在执委们都看过两边报价的数量以后,白克思向世人宣布了第一轮竞价的成果。

单从数量来看,四千多支枪的订单已经算是非常大了,除了安北国和福建明军,还没有别的主顾会在单次订单中采办如此之多的枪支。不过如果看看内容,就不难发明海汉所出售的这些兵器型号实在都是暮年的旧款设备了。以兵器机能而言,与现在海汉主力军行列装的枪支天然是有着极大的差异,就连安南这类海汉传统盟国,其军队也已经在慢慢换装海汉在此以后制造的步枪型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