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1627崛起南海 - 544.第544章 境遇对比

544.第544章 境遇对比[第2页/共5页]

这姓袁的瘦子本来是儋州的盐商,不过在海汉食盐以低价打击市场以后,儋州湾的盐场在很短的时候就入不敷出宣布停业,而袁瘦子则是发明了此中的商机,不但没有贬价跟海汉盐打对台,反倒是跑去找到了海汉盐的代理商,崖城水寨武官罗升东,操纵他手里现有的发卖渠道作为互换前提,谈了一个儋州地区的经销资格返来,然后今后就当起了海汉食盐的分销商。虽说这二级代理商的利润有限,还谈不上赚得盆满钵满,但他做这买卖也实在没有人敢来难堪他――背后有大明海军撑腰,实在撑不住另有海汉这个大背景,就算是处所官府也不敢等闲招惹这两股权势。

张新端着茶杯,笑吟吟地说道:“各位,后天就是海汉银行儋州支行开张的日子了,到时候但愿大师都能来捧恭维,把我们银行的好处鼓吹给更多的百姓晓得!”

此中经临高通往府城的官道,以及南下沿着海岸线通往昌化的官道,都将由儋州这边的临时管委会自行构造实施,而三亚那边只卖力供应一部分资金,设想施工计划和考核项目用度。

并且府城周边地区也是全部琼州岛上地主最多的一片地区,地盘政策的推行也就呼应地蒙受了极大的压力。虽说凡是试图采取暴力对抗的职员都被很快地弹压下去,但地盘政策推行的效力却还是低得惊人。绝大多数地主都采纳了不抗争、分歧作的软回绝体例,并不乐意接管海汉这边所提出的各种处理计划。执委会固然不架空利用武力弹压地主阶层的抵挡,但也并不想在冲突没有完整发作出来的状况下就暴力血洗地主阶层,那样做只能让琼北的民气涣散,并且持续倒向大明一边。

在这些乐于与海汉合作的人中间,倒也不乏志愿要插手海汉籍的聪明人,不过张新从执委会获得的唆使是临时不消急于让社会中上层的人插手海汉,这些人保存大明属民的身份,对海汉的感化反而更大。毕竟这些人在社会上所具有的话语权和安排权远胜布衣,必然程度上能够引领民意风潮,有他们替海汉当传声筒和鼓吹者,很多政策和理念上的东西都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结果。用宁崎的话说,这在本质上就是在培养一群亲海汉的大V和公知。

固然儋州这处所已经是稀有百年汗青的都会,但在海汉人眼中看来,这里还处于百废待兴的状况,很多事全数依托海汉人本身来做的话,未免会因为人手题目而导致效力无穷降落,以是现在张新手里有的是项目交给这些二道估客去操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