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1627崛起南海 - 424.第424章 詹贵买船

424.第424章 詹贵买船[第2页/共5页]

“可交纳订金,但交船时候有待商讨。”詹贵老诚恳实地应道:“鄙人早就看上了造船厂所出的‘摸索级’帆船,怎奈海运部那边一向推说没有工期做商船,也就只好作罢了。不过比来海运部已经贴了布告出来,说是这‘摸索级’的商船已经能够开端预订了。”

“周主任,这是民政部交托给鄙人调运的五千斤稻米,另有三千斤精煤,您派人给点收一下吧!”詹贵恭敬地向坐在庞大红木办公桌后的周恒行递上了一纸文书。

就詹贵所知的环境,现在琼州岛起码有近三分之一的海岸地区已经被海汉所实际节制,照这个速率生长下去,顶多再过上个两三年的时候,估计全部琼州岛都得改姓“海汉”了。詹贵固然出身大明,但因为长年在外洋活动,实在对于本身的国籍并没有特别强的归属感,是以他对于将来海汉能够占据大明国土的这类状况并没有很激烈的架空感,反倒是一向在思虑海汉人是否会在琼州岛上建立一个新的国度政权。

在尝到必然的长处以后,詹贵对于参与到海汉事件的热忱就更高了。蒲月尾海运部的布告刚一贴出来,他便主动找上门去,情愿将本身名下的海船调配过来,先满足海运部的运输需求。

这个任务看起来简朴,但对于詹贵而言,临时变更船只,无疑是得为此而承担必然的经济丧失了。而海运部所给出的雇佣代价,实在并不敷以赔偿这部分丧失。不过詹贵倒并不是特别在乎此次会因为海汉的临时征调而丧失多少银两,他更在乎的是本身这家船行与海汉执委会之间的干系能不能获得进一步的加深和安稳。

说到可托的程度,身为“琼联发”股东和三亚新城“民意代表”两重身份的詹贵,在有资格购船的人当中无疑算是很凸起的佼佼者了。

基于如许的熟谙,詹贵对于海汉就表示出了较着的偏向性,成心识地加大了对“琼联发”各种运营项目标投入,并较为主动地开端参与到海汉的各种社会事件当中。比方本年上半年才开端的“民意代表”甄选,在多数人尚且没明白状况的时候,詹贵就已经主动地参与了出来。

这个“民意代表”实在跟大明在官方所推行的乡绅、乡老也很近似,大抵就是由公众推举出威望较高的人作为代表,专门卖力与海汉相干部分谈判一些官方事件。这类身份天然没有甚么权力可言,但对于贩子而言,却无疑是进步社会职位的一条捷径。当然詹贵并没有海汉归化民的身份,以是他所代表的好处群体,也仅仅只是一部分外来的商家、海员等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