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1627崛起南海 - 243.第243章 纺织产业规划

243.第243章 纺织产业规划[第2页/共6页]

酒过三巡,马掌柜便成心偶然开端探听海汉人的根底地点,而施耐德对此也并不坦白,宣称自家的财产坐落在崖州某处海港当中,并聘请马掌柜在便利的时候能够去切身游历一番。当然,施耐德鼓吹的重点并非是本地的天然风景如何标致,而是海汉商品的丰富种类,以及胜利港的自在免税政策。

因而出于各种的考虑,最后驻广办也就担负起了首要的对外欢迎任务。幸亏此时驻广办的改革工程已经完工,来客倒也不会看到甚么乱糟糟的景象了。

施耐德和何夕在接到通报后,一起到院子大门驱逐了这位“永丰布行”的掌柜。除了“福瑞丰”的人以外,这也是驻广办建立以后第一名登门拜访的客商。

这位姓马的掌柜年过四旬,固然不是布行老板的本家,但传闻也跟大老板沾亲带故有些支属干系。这个期间的连锁买卖根基都不会摆脱家属运营的形式,特别是派到外埠的这类坐店掌柜,如果跟大老板没点血缘干系的人,是很难获得充足的信赖去坐上这个位子。

这启究竟在也很简朴,因为琼州岛本地出产的纺织品数量很少,像崖州吉贝布如许以木棉为质料的织物,因为其产量太低,一向都是供不该求的处所特产。而穿越个人对布料的利用量又极大,仅仅靠着本地出产已经完整没法满足需求。

这位马掌柜明显也是耐久在内里走动的人,一听到“免税”眼睛就亮了:“施先生是说在胜利港买卖,货色无需交征税赋?”

能够说福建本地不管是良好的蚕种,还是丝织业的谙练工人,乃至蚕桑财产链的各个环节,都具有非常丰富的资本。而这个期间一样也遵守了有钱就好办事的规律,驻广办只要肯出钱,为大本营完成这一任务并不是甚么困难,所缺的不过是合适的机会和渠道罢了。

对于这类状况,也并不是没人对农业部表示过疑问――我们干吗不本身种棉花?有知恋人更是指出,当初在穿越前农业部筹办的物质中就有良好棉种,既然本身生长需求大量的纺织物,又筹办了棉种,那为甚么迟迟没有开垦棉田的打算出台。

施耐德解释道:“在胜利港对外来商船不存在以任何名义征收的税赋。当然了,如果贵商行要在胜利港开店售货,那就得另当别论了。”

而这个“永丰布行”的呈现,倒是恰好逢迎了驻广办眼下的实际需求。施耐德立即让何夕写了商定见面的回帖,然后把于小宝叫了出去,让他把回帖送到对方那边。

马掌柜眼睛转了转又问道:“那是否会按船只大小,或是货舱大小来收取用度?”这并不是甚么新奇玩意儿,广州市舶司所征的水饷就是按船只的尺寸来收取,只要想收钱,主管单位老是能想到体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