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书网 - 历史军事 - 1627崛起南海 - 224.第224章 越南之行(七)

224.第224章 越南之行(七)[第2页/共6页]

当然了,价报得这么高,执委会也没筹算让对方一口答允下来,这中间还是留出了还价的空间。考虑到对方有能够会采购大量兵器用于成建制地列装军队,以是此次也直接报上了弹药的供应代价。俗话说“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这后续的弹药供应代价天然也是不菲。

镇静的晚餐以后,两边又回到了构和桌前,持续下午未尽的构和内容,郑柞也终究听到了他等候已久的兵器报价。

与郑柞一同观赏这场兵器演示的另有他带来的几名侍从职员,固然这些人都是穿戴便装,但他们的举手投足还是很轻易让人看出其实在的身份——这几小我大抵都是郑氏部属的军官,他们脸上的神情根基跟郑柞一样,充满了对新式兵器的巴望。

几近统统执委都以为军器贸易应当在包管公道利润的根本上,尽能够地扩大发卖范围,单件兵器的发卖利润能够不消太高,但出售的数量必然要大。因为只要大范围的列装,才气包管海汉在本地军事体系中的影响力,从而让海汉有机遇插抄本地事件谋取好处,而后续的军队培训、弹药供应、兵器保护乃至下一代兵器的换装,也将没法摆脱对海汉兵工的依靠。

郑柞听得也是内心连连发颤,他当然早就推测这些东西的代价会很高,但也没想到会贵到这类程度。火枪三十两一支,那么要设备千人的火枪军队就起码得三万两白银!而火炮的代价更是惊人,郑柞当时看完火炮演示以后本来在内心筹算两种火炮先各订一百门再说,现在看来迫于经费题目,这个打算必必要窜改一下才行了。

郑柞顿时一下回过神来,本身只顾着跟海汉人杀价,倒是忘了这些兵器买归去以后的利用题目。火枪还好,起码另有些懂行的军官,装填利用不是题目,就是那种轮转开枪的阵形需求停止专门的练习才行。至于海汉火炮,没有专人培训的话,恐怕连这玩意儿该如何使都弄不明白,更别说投入疆场利用了。

不过郑柞可没有陶东来想的那么短长,他并没有完整认识到陶东来话语中所表示的这些内容。郑柞的脑筋里倒是在策画另一件事情:按现在所知的环境,黑土港本地的出产只要煤罢了,目前升龙府的煤价不过每千斤二三两银,如果遵循海汉火炮的代价来停止换算,十门火炮一万多两银子,那一年的房钱大抵能买好几百万斤煤了,而收回黑土港的收益明显不会有那么高,不过是郑氏治下多了一个可有可无的煤坑罢了。这么看来,把地盘交给海汉人然后坐收房钱倒仿佛真的比较划算。